清风惠农
惠农区:建立“一委员两台账”工作机制织密基层监督网络赋能乡村治理
为大力深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着力破解基层监督力量不足、业务不精、人情干扰等难题,惠农区纪委监委探索建立“一委员两台账”(即:试行向集体“三资”规模大、工程项目建设多、廉政风险高的行政村选派乡镇纪检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纪检委员,建立监督问题台账和问题线索台账,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工作机制,促进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推动形成基层纪检监察监督全覆盖工作格局,着力提升基层监督质效。
一、加强系统谋划,高标准推进工作机制落地见效。坚持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积极探索乡村振兴领域专项整治和基层监督“两手抓、两手硬”的有效路径。一是研深谋实把准方向。紧密结合《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及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关于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监督有关要求,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全面征求委机关班子成员、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和纪(工)委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研究制发《关于向重点村选派乡镇纪检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纪检委员的通知》,明确整体思路,细化具体措施,有效确保工作机制的合理性、可操性和可行性。二是选优配强监督力量。严格选人用人标准,坚持“区镇统筹、精准选派”原则,按“先定村、再定人”方针,摸清不同类型村选派需求,优先选拔具有1年以上党龄和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的乡镇纪检干部,确保选派力量“优中选优”,把好选派人员“第一道关口”。经乡镇纪委推荐、乡镇党委集体研究,全区6个乡镇各确定1个集体“三资”规模大、工程项目建设多、廉政风险高的行政村,选派6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热爱农村工作的优秀纪检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纪检委员,下发任职文件,同时抄送区纪委监委备案。三是建立保障机制优服务。统一实行乡镇党委直接领导、纪委统筹负责的管理机制,党委书记与选派干部不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每季度听取履职情况,协调解决突出问题;乡镇纪委加强督促指导,及时了解工作进展,确保选派纪检委员既“选得优”“派得准”,又“留得下”“干的实”。找准选派职责定位,在不干预插手村级日常行政工作和自治事务前提下发挥精准监督作用,选派干部每月至少到村开展工作2次,目前到村开展工作66次,每季度向区纪委监委报送监督问题台账和问题线索台账,半年报送履职报告,确保监督工作落实落地见成效。
二、把握重点任务,高质量推进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区纪委监委结合工作职责和基层实际,明确选派干部工作职责清单,促使选派干部挂图作战、靶向发力、压茬推进,一体推进监督指导、问题查改、系统治理。一是督学促学夯实基础。选派干部不定期列席村党组织集中学习,协助审核学习内容,重点督促村党组织在“两委”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会议上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村务公开制度》《村民议事规则》等党规党纪及相关规定,通报学习村级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等,为村干部及村民在惠民政策落实、政策法规执行等方面答疑解惑,帮助吃透理解,真正以“督”促学,以“导”提质。二是直击重点开展监督。紧盯村级管理的“人、财、事、权”,围绕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研究“三重一大”事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村“两委”纪律作风等重点领域,全面开展监督检查。紧盯集体资产处置、惠民资金发放、重大项目建设等村级重大事务,实行“全程跟踪式”监督,确保决策公开透明;紧盯村“两委”微权力运行,开展常态化作风督查,为村干部规范廉洁行使“小微权力”划“禁区”定“红线”;紧盯民生实事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走村入户、实地察看等方式,畅通群众意见诉求反映渠道,及时跟进反映问题处理情况,以强有力的监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三是把脉解决民生实事。选派干部深入群众了解“烦心事”“忧心事”,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建立问题清单,运用台账式管理,及时向监督村反馈相关情况,动态跟进推动整改,确保落实到位,及时向区纪委监委移送问题线索。截至目前,开展监督检查54轮次,发现村党组织议事表决程序不严谨、项目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中整治发现问题整改缓慢等问题24个,督促完成整改24个,推动办理民生实事16件,如,惠农区燕子墩乡海燕村纪检委员在该村入户走访时发现一户群众生活困难,经详细了解发现其符合低保申领条件却未办理,第一时间对接村“两委”及乡政府民政专干联合入户核实,主动向群众讲解申请流程,全程跟踪协调,推动加快审批进度,破解政策解读不及时、部门衔接不顺畅等问题,让群众及时享受低保政策红利,探索出“监督+服务”基层工作新模式,为打通民生“最后一公里”注入实践动力;惠农区礼和乡礼和村纪检纪检委员在监督检查该乡中渠施工质量和进度过程中,发现部分树木占用施工渠道,影响了铺设渠板进度,为切实保障农田冬灌,及时与村委会、施工方等单位沟通协调,督促尽快清理影响施工的树木并加快施工进度,推进清理树木20余棵,完工主渠建设,完成支渠20余条,铺设渠板1500余米,有效解决群众1000余亩田地冬灌工作,切实把基层监督与为民办实事有机结合起来。
三、注重常态长效,高要求推进基层监督提质增效。进一步加强对村监督,延伸“触角”、安装“探头”、织密监督网,打好区乡村三级监督“组合拳”,着力打通基层监督执纪的“最后一公里”,为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纵深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提供支持。一是协同配合凝聚合力。针对村监会“不敢监督缺底气、不会监督缺方法、不善监督缺路径”现实难题,通过选派干部与村监会联动监督的方式,为村监会履职提供了“操作指南”,同时督促村监会严格落实“55211”工作机制,建立与村“两委”、村监会定期协商机制,根据村党组织工作实际,围绕村党组织重点工作内容,动态调整监督方向,在全面监督的基础上,对重点工作开展侧重监督,有效解决了过去“监督无方向、履职无抓手”的被动局面。二是精准培训促进提升。实行“镇纪委+村监会”动态督导培训机制,由乡镇纪委书记或选派干部,围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惠农资金发放、民生政策落实等高频监督场景,每季度开展一次业务培训,精准讲解监督要点、传授核查方法,既教怎么查问题,又讲怎么促整改,让村监会成员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实现村监会成员培训全覆盖,村监会成员的监督能力和履职信心显著提升。同时开展村监会业务大比拼,倒逼村监会主任及成员主动学习,进一步帮助厘清工作思路,切实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实质作用,推动基层监督从“有形”向“有效”转化。三是贯通联动夯实责任。区纪委监委加强统筹调度,不定期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直插试点村开展监督检查,既过问选派干部和村监会履职情况,也围绕监督内容查阅相关资料,推动监督直戳基层治理痛点、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截至目前,区纪委监委开展监督检查3轮次,及时发现并督促补充公开事项,现场督促整改问题5个,为推动落实乡村全面振兴各项任务提供坚强保障。